新闻动态

以法之名,画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发布日期:2025-02-06 06:43    点击次数:105

  大众网记者 黄煜婷 青岛报道

  一部《条例》,一头是法律的威严和温情,一头是万千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24年3月1日,为岛城近77万户中小企业代言的《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将以法之名,凝聚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长期、稳定、透明的法治环境。

  汇集各方共识 提振企业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条例》是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我市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条例》将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政策措施在立法中予以落地落实,将上位法原则性规定结合我市实际进行细化补充,将我市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予以固化。《条例》对近年来青岛市企业和居民政策获取、政策咨询和政策申报的首选平台——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进行了制度性的创设规定,为新发展阶段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立法的引领推动促进作用。

  《条例》共7章52条,围绕中小企业反映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政策碎片化、服务体系弱化等问题,在降低成本负担、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方面,补充和强化“硬货、干货”,让一件件具体事项成为撬动《条例》落地落实的重要杠杆,为企业营造了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集聚多方合力 促进《条例》落地

  任何政策法规,要落到实处才有生命力。《条例》实施当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启动专题宣贯系列活动,常态化赴区市、进园区、入企业,持续开展巡回普法、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政策宣贯、法律体检等一揽子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12场活动,覆盖全市10个区市,线下共组织超过300家次企业500人次参加,线上超百万人次参与。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释放惠企助企政策效能。横向协同方面,组建了涉及范围广、领域多、专业性强的专家团队,既有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市税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人大、政府部门专家,也有高校老师、社会服务机构的行家里手,现场进行法律政策解读并答疑解惑,及时有效地纾解企业的痛点、堵点与难点。纵向联动方面,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全市政策服务专员队伍,并拓展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产业园、特色楼宇等服务载体,做到政策服务重心下沉、触角延伸、精准辅导,服务升级,全面融入法治共治优化大局。

  聚焦企业诉求 注重点面结合

  中小企业主体多元,发展层次不一,所处产业链梯度不同。《条例》宣贯结合各区(市)优势特色产业及中小企业特点,点面结合进行精准施策。对企业关注广泛、社会影响力大的法律需求、政策需求,并结合当下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路径,如新公司法实务、数字化转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税费优惠、特色融资服务等,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集中解读。并向与会企业集中发放了2024版《青岛市初创企业政策指南》《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政策一本通》等政策服务材料,引导企业全面、系统弄懂、用足、用活各类惠企政策。对企业的个性化诉求,如企业用工风险、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邀请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律师“一对一”进行法律体检。

  《条例》宣贯在进区市活动中,见证了市北区“政策宣贯惠企服务月”的启动,以及自贸区《市区共建“易企i企”自贸服务港合作协议》的签署,再次以法之名,加持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间的业务协同和联动,推动法治共建的提级跃升。

  2024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首次审议,该法将填补中国民营经济领域专门立法的空白。民营和中小企业高度重叠、互为主体,是市场主体中最活跃的因子。2025年,市民营经济局以国家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超前对接,提早谋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提前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贯实施的准备工作,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上一篇:科尔: 我们不擅长造罚球&也难获轻松得分机会 必须靠三分才能赢
下一篇:没有了